新闻资讯
“黄酒北宗”整合产能开拓市场,欲舞大旗
发布时间:2015-09-03

    在酒水行业普遍高增长的背景下,黄酒消费开始升温。可与绍兴黄酒相比,被称为“黄酒北宗”的即墨老酒却明显落在了后面,只有“汗颜”的份儿,没有“叫板”的劲。
  面对名不副实的现状,“黄酒北宗”的大旗如何才能舞起来?业内人士分析,这需要即墨老酒企业在行业整合、市场开拓等方面发力。
  年增40%怎么还是“小巫”
  “最近3年,即墨黄酒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车道。”3月7日,即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刘志超介绍,2009年以来,即墨市黄酒产业摆脱了以往的沉寂状态,主要生产经营指标连续保持了40%左右的增长速度。
  即墨市黄酒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,2011年,即墨市黄酒生产企业完成产量27345.3吨、同比增长18.24%,实现销售收入27415.73万元、同比增长17.19%,实现利润4313.57万元、同比增长33.99%。
  “这主要得益于‘大气候’。”即墨妙府老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冰泉分析,在整个酒水行业,特别是白酒高成长的背景下,黄酒消费也开始上涨行情,整个行业的增速达到了25%以上。此外,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,也使黄酒的认知度得到提高,并获得了一些投资者的关注。
  和绍兴黄酒不同,即墨老酒以黍米为原料、采用糗糜法工艺,素有“南有绍兴花雕,北有即墨老酒”之称。
  “自己和自己比,有发展了;但在全国看来,发展还是慢了。”即墨黄酒厂董事陈振铎表示,现在全国黄酒的年产量达到280多万吨,其中绍兴黄酒是绝对主力。即墨一年接近3万吨的产量虽然排在江北第一位,但与绍兴黄酒相比,无疑是“小巫见大巫”。
  内耗拖了做强的“腿”
  陈振铎分析,即墨老酒落后于绍兴黄酒,与黄酒消费的地域性有很大关系。总体来说,北方人喜喝白酒;南方人有喝黄酒的传统,江浙沪地区也因此成为我国最大的黄酒生产地和消费区。
  尽管有此客观因素,但不能否认的是,即墨老酒在品牌整合、市场开拓以及资本意识等方面的不足,也是造成即墨老酒和绍兴黄酒差距巨大的原因,而这正是事关即墨老酒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。
  在品牌使用上的差别,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即墨老酒落后于绍兴黄酒的一大原因。一家即墨黄酒企业负责人介绍,“绍兴黄酒”的商标所有权归属于绍兴市政府,由政府授予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使用,合力做大市场;“即墨老酒”则被即墨黄酒厂进行了“四字连注”,即墨黄酒厂以外的生产企业均不得使用这一商标,此前,即墨老酒生产企业之间经常因为商标权使用而发生纷争,经常诉至法院。
  “绍兴黄酒做大做强的另一关键,是有了资本市场的推动。”王冰泉介绍,目前,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黄酒上市公司,旗下拥有古越龙山、女儿红两大强势黄酒品牌,通过资源整合,提价营销,古越龙山获得了高速增长。
  2011年1—9月,古越龙山实现营业收入9.17亿元,净利润1.27亿元——这两个数字,就已经是即墨整个黄酒产业当年全年的数倍。
  行业整合已经展开
  在行业升温的背景下,面对落后局面,即墨黄酒企业已经开始在产能整合、市场开拓等方面发力。
  “2010年,我们就收购了即墨第二黄酒厂。”陈振铎介绍,整合之后,即墨黄酒厂的年产量增长30%以上。但这还是不能满足企业对产能的需求,即墨黄酒厂现已启动了整体搬迁工作,搬迁完成后,可以形成年产老酒8万吨、销售额10亿元、利税2.5亿元的规模。启动产能扩容的不止即墨黄酒厂一家,即墨妙府老酒有限公司也在实施扩建工作,新厂达产后可新增产量2万吨/年。
  为了更好地整合行业资源,做大做强黄酒产业,即墨市政府制定了《关于加快老酒产业发展的意见》,提出全力推进以即墨老酒和妙府老酒为主的一线品牌和即宝、齐鲁、封缸、九盛等二线品牌齐头并进,逐步形成产业结构合理、梯次发展的良好态势。同时,学习绍兴市黄酒行业协会成立的即墨市黄酒行业协会,也在20多家当地黄酒企业之间起到了“桥梁”作用。
  同时,即墨黄酒企业也在巩固青岛市场的基础上,开始重点拓展济南、烟台、威海等省内地区以及东北、河南等个别省外市场,力图突破地域限制。在市场开发的同时,即墨黄酒企业也搭上了古越龙山、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带动的涨价行情。目前,即墨黄酒厂、即墨妙府老酒有限公司的产品线已经开始往高端走,主力产品提升到七八十元至300元之间的价位,个别产品已经超过千元。
  另外,陈振铎透露:“已经有了上市打算。”